新中国历史的第一个10年里,西郊变电站的建成吹响了上海超高压变电站建设的号角;
第二个10年里,蕴藻浜、浦东变电站相继投运;
第三个10年里,新建卫东、钢铁等4座220千伏变电站。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征程,上海的用电量也随之腾飞,超高压变电站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1978年,全市用电量147.68亿千瓦时;整个20世纪80年代,上海一口气建成了9座220千伏变电站;10年后的1988年则增长到240.70亿千瓦时。
改革开放:创造浦东奇迹
199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正式开发开放,上海改革开放驶上了快车道。从曾经的一片农田芦苇到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浦东新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浦东速度”,被誉为“改革开放的领跑者”。
20世纪90年代以前,浦东电网薄弱,只有37座35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57.73万千瓦,供电客户数为11.66万户,年售电量30.04亿千瓦时。浦东新区设立后,轰轰烈烈的电网建设随即被提上日程,迅速开展。自浦东开发开始,围绕着东方明珠电视塔,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与此同时,一批批35千伏变电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一片农田巨变为现代化新城,浦东的发展需要一流电网与之相匹配。
20世纪90年代,浦东的很多电线都是裸导线,遇到雷雨大风天气,很容易损坏,抢修人员时常提心吊胆。为满足浦东改革开放的发展需求,浦东新区开始重新规划电网网架结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建设坚强智能电网。1997年,全国第一个具有35千伏配网自动化功能的金藤变电站在外高桥保税区建设完成,采用光纤通信,为京瓷、夏普等外企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电保障;1998年,当时我国第一高楼——金茂大厦的供电配套工程完工,同年上海第二座民用机场——浦东国际机场供电配套设施工程投运;2002年,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速磁悬浮列车供电配套工程送电投运;2003年,洋山深水港配电配套工程开始建设。
浦东电网大发展就是上海电力发展的缩影。从1990年的264.74亿千瓦时,到2000年的559.44亿千瓦时,上海全社会用电量连破300亿、400亿和500亿关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上海人均用电量长期保持在华东电网人均用电量的1倍左右、全国人均用电量3.8倍左右的水平,显示出改革开放对市民生活的巨大促进作用。
深化改革:打造“钻石电网”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上海在电力能源领域中经历了需求复苏到用电紧张、缺口缓解到支撑有力、追求数量到追求品质的发展过程。1978年,上海年最高用电负荷199.40万千瓦时,到1990年,年最高用电负荷410.70年,翻了一倍。10年后的2000年,最高用电负荷突破1000万千瓦,达1041.7万千瓦;2007年突破2000万千瓦,达2121万千瓦;2016年突破3000万千瓦,达3138.40万千瓦。
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体现出的是国家的稳定和谐,是社会的文明进步,是经济的繁荣发展,是百姓的安居乐业。而如今,上海电网将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和革命性变革。
通过区域电网内分布的数量庞大的低压智能感知传感器、光纤震动监测传感器等“神经末梢”,电网数据采集可以有效覆盖至各用电设备和终端,继而帮助保电指挥系统这个“神经中枢”即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和用电情况,从而有效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
2019年以来,上海电力紧密对接西虹桥地区发展需求,结合该区域功能定位和进博会保电工作要求,全力打造以超高供电可靠性和“智慧保电”为特征的泛在电力物联网示范区;在总结了开关站双环网全互联、全电缆、全断路器、全自愈、分层结构等关键要素的基础上,该公司提出具有上海特色的钻石型配网网架结构。钻石型配网目标网架以110千伏三链式接线为“冠”,以开关站双环网组成的主干网为“腰”,以配电室和环网单元组成的次干网为“锥”,以用户群为“尖”。据介绍,钻石型配网的理论供电可靠率可达99.99961208%,户均故障停电时间为122.3秒,比花瓣式接线少3.2秒,比常规双环网少11.8秒。
在今年全市电网整体可靠性突破99.99%的基础上,西虹桥地区目前已进一步实现“6个9”的超高供电可靠性。这一指标已经比肩甚至超过东京、巴黎、新加坡等国际先进城市,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作者:王靖 陈昊南 钱梅妮 刘湃
编辑:刘卓
校对:高慧君
来源:中国电力报
地和工业公司所生产的Q200型SF6定量检漏仪,也在中国电力的发展中做出了卓越贡献。Q200是一款高精度、高灵敏度的SF6气体定量定性检漏仪。Q200检漏仪的检测器只对SF6气体敏感,不会受到现场中其它气体的干扰而产生的误报警现象;精度可高达1X10-8mL/S(0.01PPM)。使用过程只需要在泄漏设备的外部直接接触扫描就可以实现快速量化和定位的目的,是高压开关、变压器等SF6设备的主要气体检漏设备。